
2022年5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派驻览海定点医院150余名医务人员历经40个昼夜,不负嘱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览海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凯旋归来。
党建引领 扬旗亮徽 尽锐出战
医院党委发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在览海抗疫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切实筑牢党支部战“疫”堡垒,为顺利完成医疗救治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临时党支部扬旗亮徽,发起“重温入党誓言”、“党员亮身份”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尽锐出战。突出先进典型宣传,持续推送“览海泛舟”系列暖心故事、鼓舞人心,弘扬抗疫精神。开展“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徽闪耀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堡垒凝聚力量,旗帜鼓舞斗志。临时党支部书记、医疗救治组组长孙琦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闵医人的力量。
分类救治 中西合璧 协同出战
与区内兄弟单位、贵州省、内蒙古援沪医疗队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医疗救治团队,大家通力合作,按照“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救治”原则,携手共同做好新冠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全力救治最年长患者101岁的陆奶奶,在览海医护团队共同努力下,她“战胜”新冠肺炎,顺利出院平安回到子女身边。为了让医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各类抢救设备的使用,颜志军主任、丁静怡护士长亲自接收、组装、并调试所有抢救仪器功能,设置好机器的常用参数,使每一台仪器均呈备用状态,并在现场开展抢救仪器使用培训。在市、区卫健委协调和支持下,龙华医院安排曲环汝主任驰援览海,加入医疗团队,每天查房并结合患者病情辨证施治,积极开展中医汤剂在新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医院针对新冠患者的综合诊疗能力。览海重症病区,个别长期卧床失能老年患者无法进食,营养状态极差,生命危在旦夕,为了积极抢救,除了胃管鼻饲营养,还留置了深静脉导管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有腰椎疾病,医务人员除了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教会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腰背肌训练,有效改善不适症状。
救死扶伤守初心,医者仁心显大爱。病区负责人颜志军主任表示: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分类集中收治,第一时间组建重症病区,配强医务人员及配置相关医疗救治设备,全力救治每一个生命。在积极做好新冠治疗的同时,强化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观察和治疗,做到危重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专业引领 人文关怀 天使护航
蒙黔沪护理工作者紧密合作,以提升护理质量为抓手,为新冠肺炎患者打通生命通道,将希望与爱传播至每位患者,打造有温度的览海护理。
成立俯卧位通气专业组,通过俯卧位通气治疗,积极改善新冠患者肺通气,从而改善患者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每日入舱前还有一道至关重要的程序——配合院感进行质控检查。护理质控组老师会在二更区检查当班医护人员防护穿戴情况,及时调整穿戴疏漏之处,保障医务人员防护得当,进一步避免职业暴露与交叉感染。
留言板是病区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每一个经过留言板的人,都会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出院时给患者一张手绘贺卡,写上一句祝福,暖心至极。患者也会在卡片上写下祝福,贴在留言板上。
览海重症病区,一名80多岁的心功能不全患者,住院后反复出现烦躁、低氧和心律失常发作,经积极的药物治疗、适时的心理护理及高流量辅助呼吸后,病情日渐好转,日前已康复出院。
桃桃一家是最后康复出院的患者,临出院时,护士长收到了桃桃小朋友精心制作的一幅名为“大白”的图片,把所有人感动到泪目。
用心点亮生命,用情温暖人心。护理组组长曹爱丽表示:览海护理团队,发挥了蒙黔沪合作优势,相互协作,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夯实基础护理,让专业引领,提供优质护理,为览海医疗保驾护航,也体现了护理人的使命与担当。
感控先行 护佑健康 安全归航
感控组严格遵循“感控先行”理念,始终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实现“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目标。
落实全员培训要求,提升感染防控整体能力。加强对保安、保洁等工勤人员感控培训及感控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确保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
感控组人员每天对定点医院的清洁区及潜在污染区、闭环人员居住的酒店和接驳车等进行新冠病毒相关环境物表常规采样,共采样38次,环境采样2128个点位。
逆路前行,用责任和担当把好防“疫”第一道门。感控组组长张丽君表示,我们始终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把每位队员安全送回家,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览海定点医院累计收治新冠确诊患者956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出生仅43天,最大的101岁,60岁以上累计551人。疫情无情人有情,沧海横流显担当。在这场览海疫情防控战疫中,闵医人再次彰显了众志成城、咬牙奋战的勇气和决心,奏响了一曲“同心抗疫、上海必胜”胜利凯歌,也必将带动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增强信心鼓足斗志、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 供稿:孙琦、曹爱丽、张丽君 摄影:庞医峰 编辑:杨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