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规范宫颈病变诊疗,助力全民健康落地,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妇产科于2023年6月2-4日举办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2023年第2期培训暨结合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医生宫颈疾病筛查及诊治技术能力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023-05-01-081国)。
《2023年宫颈癌NCCN指南学习和解读》:上海妇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华克勤教授通过解析2023年NCCN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的进展,规范了诊疗过程,以期达到同质化诊疗。
《宫颈癌筛查·分流策略的最新进展》: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治中心隋龙教授从初筛-分流-诊断等环节对宫颈癌筛查及分流策略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HPV初筛阳性后的精细化分流管理,是宫颈癌筛查策略未来的发展方向。
《阴道镜检查的规范化操作及质控要求》: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妇产科顾问徐军主任从阴道镜的指征及禁忌症谈起,详细介绍了阴道镜如何规范化操作,并提出了阴道镜操作的质控要求。
《宫颈癌保育治疗》: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教授提出了哪些宫颈癌患者可以保育以及保育手术方式有哪些,并强调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应采取个体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案。
《宫颈癌预防》: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教授从宫颈癌的病因等流行病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宫颈癌与HPV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提出在针对宫颈癌的抗癌历程中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疾病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中心吴丹教授引用国、内外大量文献及研究成果,提出阴道菌群紊乱可能是HPV持续感染致癌协同因素。
《闵行区宫颈疾病信息化管理模式》: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张晓华主任从宫颈癌面临的全球公共问题出发,从闵行区宫颈疾病模式初探、建设成效、信息展示、建设展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闵行区宫颈疾病信息化管理模式。
《闵行区宫颈疾病信息化管理模式》: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张晓华主任从宫颈癌面临的全球公共问题出发,从闵行区宫颈疾病模式初探、建设成效、信息展示、建设展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闵行区宫颈疾病信息化管理模式。
《HPV感染及疫苗接种》: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制办公室陆佳教授指出HPV疫苗保护效果具有完整证据链,保护效果贯穿从HPV感染到宫颈癌全过程,支持我国多年龄段女性接种HPV疫苗。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规范化诊治及信息化随访的重要性》: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妇产科徐灵主任从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原位腺癌的概念、分类、演变及自然转归、治疗方法等各个角度详尽、细致地进行精彩的讲解,并且强调需做到治疗后的终生随访。
《宫颈癌综合预防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萍教授从公共卫生问题角度消除宫颈癌需因地制宜地有效落实HPV疫苗与宫颈癌筛查,且加强医联体建设,加强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的联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提高阴道镜下活检准确性》: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周先荣教授站在病理学角度,从阴道镜活检的目的、活检区域的选择、特定目标的选择、醋酸白区域的选择、血管异常区域的选择等各个维度为临床医生如何提高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度提出了宝贵意见。
《宫颈HSIL及AIS诊疗要点与难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汪清教授从HSIL及AIS的诊断、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等多角度、全方位普及了其诊疗要点及难点,通过多个临床病例的讲解,指导大家针对不同病例需个性化制定诊疗方案。
《HPV疫苗研究和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以线上录播课的形式详细介绍了HPV疫苗的来源、种类,目前HPV应用的现状,保护产生的效果,分析HPV应用后产生的免疫原性,呼吁通过提高HPV疫苗的覆盖率,加强消除宫颈癌的工作。
《宫颈癌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以线上录播课的形式向广大学员介绍了个体化手术或NRRH手术可减轻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培训班还邀请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妇产科赵欣主任、闵行区妇幼保健院金龙妹主任、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曹云桂主任等知名妇产科专家主持会议。
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实用,紧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通过经验分享和交流,为规范宫颈疾病诊治、宫颈癌防治等临床工作带来新思路。
供稿:程群仙
编辑:杨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