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网

不忘援滇初心 我们“医路同行”

发布时间:2023-08-07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

为助力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沪滇帮扶作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3上半年,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区级援滇医疗队妇产科主治医师李阳芳、古美妇产科主治医师冯丽君、急诊科主治医师张伟、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赵宜凡,分批前往云南保山及昭通开展为期6个月的对口医疗帮扶工作。

 

李阳芳作为队长,4月11日到达永善县中医医院挂职副院长,她快速熟悉工作环境,了解科室的管理制度、学科发展、人才梯队培养及存在短板,结合当地民众需求及个人所长,开出中西医结合妇科内分泌特色专病门诊,规范了异常子宫出血、不孕不育、反复妊娠丢失、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填补了永善地区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诊治空白,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进一步保障了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实现与上海医疗技术同质化的管理。

援滇3个月以来,李阳芳完成专病门诊200多例、疑难病例讨论12例、教学查房3次、义诊4次、培训讲座4次,利用远程视频线上教学方式对永善县各级医院、十六个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基层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诊治规范及能力。通过“师带徒”模式帮助培养3名专科医生,同时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定期发布科普视频及文章,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她联合昭通市卫健委,在永善、大关、绥江、盐津等医院举办巡回义诊、培训及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帮扶专家特长,拓宽帮扶范围,整合医疗资源,做好“组团式”帮扶工作,造福民众。

她还为永善县中医医院妇产科的发展制定了三年规划,从医、教、研、科普、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帮扶学科建设。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当地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践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的医者使命。

 

冯丽君来到昌宁县中医医院妇产科进行帮扶。昌宁被誉为“千年茶乡”,面积虽小但风景宜人,与大理州和临沧市接壤,总人口35.5万人。由于距离较远且山路崎岖,冯丽君到达当天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经过短暂的休整,她立即投入科室工作,参加每日医护交班,带领医生进行日常查房,规范术前讨论,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因地制宜进行手术带教及指导。

异常子宫出血是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普遍采用的传统分段诊刮技术,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冯丽君通过教学查房、专业讲座、上台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医务人员指导,提高了民众就医体验度。医院宫腔镜手术从每月7-8台增加到每周5-6台。1个月以来,她开展宫腔镜手术20余台,包括经腹、经腹腔镜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等。

此外,她还在科内开展《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讲座,拓展科研思维,提高单病种临床研究能力;参与“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现场为老年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引导老年人加强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防治疾病。

 

张伟到达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后,迅速融入急诊科各项工作。他与同事们积极沟通,熟悉了急诊台面、急诊重症病房、急诊犬伤的操作流程,并深入了解了科室的管理制度、学科发展及人才梯度培养情况。

为了提高诊疗水平,张伟进一步规范了胸痛及脑卒中的诊疗流程、急诊创伤及急性心梗的抢救流程、有毒菌菇及药物过量的诊疗流程等。

援滇不到1个月,张伟完成1000余例的急诊疾病诊治工作,包括过敏性肺炎、有机磷中毒、安眠药中毒、有毒菌菇中毒、蛇咬伤中毒、急性心衰、重症肺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同时,他开展了2例教学查房活动,针对有机磷中毒的治疗和抗生素的规范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提高了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此外,张伟还指导年轻医生进行疾病规范治疗,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发挥“传帮带”作用。

 

赵宜凡在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熟悉病区环境及人员后,立即投入到超声医学科的各项工作。她深入了解科室的管理制度、学科发展、人才梯度培养及科室的现有问题,并参照上海超声质控标准,重点规范日常诊断模板和规范化存图。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她检查门诊患者共计1000余例,包括腹部、浅表、血管、心超等,参与科内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5次。参与急诊科抢救2次,包括床旁超声急性肺水的评估、急性心梗心超及排除动脉夹层,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针对甲状腺结节诊疗问题,她在科内进行了关于“甲状腺皱缩结节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讲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她积极开展超声引导下胸腹腔积液穿刺引流、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组织学检查、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等项目,提高了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承担着祖国滇西地区光荣而有意义的援建工作,他们发自内心地将援滇工作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奉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的奉献和努力,不仅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和赞誉,也促进了东西部协作和交流,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出了积极贡献。

 

供稿:李荣荣等

编辑:杨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