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监测对象:包括
1、住进ICU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h的患者。
2、住进ICU前24h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48h的患者。
二、监测起止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h后开始监测,转出ICU 48h后停止监测。
三、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监测开始前向微生物室及ICU主任说明监测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与配合;对被监测科室和参与监测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正确的监测方法。
2.监测方法:
2.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到被监测ICU,通过查阅护士交班记录本、出入院登记本等相关记录或床边查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标识,了解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h的患者,确定监测对象和监测起止时间。
2.2按照《ICU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调查表》(见附件一)的内容进行登记。相关危险因素的登记不得缺项,其中“停止观察日期”记录为转出ICU日+2。附加装置包括三通管、延长管、测压管等。
2.3床边查看患者,查阅病情记录、检验报告、护理记录、体温单等,向医生、护士了解患者情况,当患者出现可疑CRBSI时,督促床位医师正确及时的留取标本,送细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血培养的要求及结果判读:见附件二)
3.数据分析:
3.1每天由感控人员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
3.2每3个月汇总分析监测指标并反馈给被监测ICU,使临床医务人员了解CRBS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
3.3根据监测指标情况,发现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干预措施,组织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
| 导管使用率= | |
| 患者住院天数 | |
| 感染率= | |
| 中心静脉导管天数 |
附件一
ICU中心静脉置管监测调查表
科室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者:________________
床号 住院号 姓 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诊断: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入院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出院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转入ICU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转出ICU的日期_______________转至科室____________
疾病转归:治愈 好转 无变化 恶化 死亡(与死亡关系:直接 间接 无关)
------------------------------------------------------------------------------------------------------------------------------
| 导管类型 | 导管腔数 | 部位 | 插管日期 | 拔管日期或停止观察日期 | 插管操作者 | 置管地点 |
| ①抗感染 ②非抗感染 ③PICC ④其他 | ①单腔 ②双腔 ③三腔 ④其他
| ①颈静脉 ②锁骨下静脉 ③股静脉 ④肘上静脉 ⑤肘下静脉 |
|
| ①麻醉师 ②ICU医师 ③外科医师 ④内科医师 ⑤急诊医师 ⑥其他 | ①手术室 ②ICU ③病房 ④急诊室 ⑤其他 |
转出ICU是否带管:(是 否) 转出ICU后48h内是否带管:(是 否)
血液系统感染:(是 否)感染日期______年___ 月___ 日 是否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 否)
中心静脉置管有关危险因素:
附加装置的个数:____个 有创中心静脉测压装置(有 无) 持续动脉测压(有 无)
中心静脉置管固定的方法:(免缝针 有缝针) 封管液是否含有抗菌药物 (是 否)
穿刺点覆盖敷贴的种类(带棉纱透明敷贴 不带棉纱透明敷贴 纱布)
是否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是 否)
输液装置与中心静脉连接的方式:
(用头皮针从肝素帽穿刺连接 无针肝素帽连接 去掉三通帽直接连接)
中心静脉置管前:外周血白细胞________109/L 中性粒细胞________109/L 血浆白蛋白________g
外科手术(是 否)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有 无)
------------------------------------------------------------------------------------------------------------------------------
易感因素:
糖尿病、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肝硬化、营养不良、新生儿、血液病、肾病、
免疫功能低下、透析、器官移植、昏迷、长期卧床、其它
其他侵袭性操作:
泌尿道插管、人工呼吸机、内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心脏起搏器、引流、
异物植入、胃肠道置管、胸腹腔穿刺或引流、腰穿、心包穿刺或引流、介入治疗、其它
病原学检验:否 是 检验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
标本类型: 外周血 送检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
中心静脉血 送检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
导管尖端 送检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病原学检验结果:阴、阳、无
药敏试验结果:
| 标本 来源 | 病原体名 称 | A01 青霉素 | A03 氨苄青 | A06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A07 氧哌嗪 | A0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A14 替考拉宁 | A15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B12 头孢唑啉 | B14 头孢拉啶 | B22 头孢呋辛 | 000头孢他啶 | B31 头孢噻肟钠 | B33 头孢三嗪(菌必治) | B34 复达新 | B35 头孢哌酮 | B36 头孢哌酮/舒巴坦 | B42 头孢吡肟 | C11 头孢西丁 | C21 亚胺培南 | C22 美洛培南 | C31 氨曲南 | D03 阿米卡星(丁卡) | D04 妥布霉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称 | E02 氟哌酸 | E03 环丙沙星 | E04 氧氟沙星 | E06 洛美沙星 | F01 万古霉素 | G01 红霉素 | G07 阿齐红霉素 | H03 米诺环素 | I01 磺胺 | J02 克林霉素 | M03 利福平 | 左氧氟沙星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二
可疑CRBSI血培养的要求和培养结果判读
一、可疑CRBSI血培养的要求:
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1、保留中心静脉导管情况: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中心静脉导管情况: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另外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二、培养结果判读:
1、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
(1)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
① 如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
② 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
③ 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
(2)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
(3)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4)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不是CRBSI
| 导管 | 外周静脉 | 条件 | 结果判断 |
| + | + | 同种菌 | CRBSI可能 |
| + | + | 同种菌,导管较外周报阳快120分钟 | 提示为CRBSI |
| 同种菌,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 | |||
| + | - |
| 不能确定 |
| - | - |
| 不是CRBSI |
2已拨除导管结果解释:
(1)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末梢培养阳性,根据鉴定和药敏谱提示两种培养为同种菌:提示可能为CRBSI。
(2)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梢培养阴性:如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种菌。
(3) 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
(4) 如果两套血培养和导管末梢培养均为阴性:不是CRBSI
| 导管尖端 | 外周静脉1 | 外周静脉2 | 结果判断 |
| + | + | + | 同种菌,CRBSI可能 |
| + | + | - | |
| - | + | - | 若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
| - | + | + | |
| + | - | - | 导管定植菌 |
| - | - | - | 不是CRB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