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网
精神文明
首页>党群工作>精神文明

“中国梦 健康梦”征文--大医之道

发布时间:2015-01-04

大医之道

作者:孙利群

演讲者:杨熙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中国古代行医准则,明确地说明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让生命得以敬畏。若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我想这个社会会少了些许纠纷多了几分和谐。

   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是: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凌美蓉。 

   2004年7月风华正茂的凌美蓉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来到了闵行区中心医院,经过轮转学习最终分配到了急诊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凌美蓉同志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原则,凡事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行着一名党员的铮铮誓言。

   “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是她这些年来恪守的职业道德。由于急诊科医生人员紧缺、工作强度大。除了日复一日紧张的工作,还有接连不断的考试与学习,有很多时候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甚至双休日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经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少了与亲人的相伴,但更多的是一份对病人的坚守。   

   站在医疗的第一线,必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灾害、重大事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7年第十二届世界特奥会期间,凌美蓉服从科室安排,参与诊治工作。她不顾在家嗷嗷待哺的女儿,在医院加班加点,参与诊治了51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及教练员;连续多届“东丽杯”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突发病情的抢救;2008年重大刀刺伤病人及车祸病人的诊治、亚硝酸盐事件;2009H1N12013H7N9流感疫情等多项重大事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们总能找到凌美蓉同志忙碌的身影。

   然而医务人员的工作艰辛,不仅仅只是繁忙的工作和个人情感、生活上的奉献。

   还记得201114日的夜晚,凌美蓉同志在抢救室值班。来了一名情绪激动的醉汉,无故将前去接诊的她重重的打倒。当时凌美蓉出现了血尿,验伤报告为“肾挫伤”。设身处地的想想吧!那该有多委屈啊?仅隔一日,我们又看见了带病工作的凌美蓉。当我们义愤填膺的去慰问她时,凌美蓉只是淡然是说:“那是我的病人,他醉了,他的行为会由公安机关处理,而我在急诊正式工作那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

   这句话,至今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个医者。这是一颗多么质朴纯粹的心啊!古有扁鹊、华佗,近有裘法祖、林巧稚,数十载医者路,眼底辨秋毫,持一颗仁者心,胸中存灼见。

   这,才是大医之心、大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