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重 健康之梦
记录医务工作者不同岗位上的工作,把关注投给真实。因为,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些离我们最近的一些人一些事。因为,即使近在咫尺,可是我们却没有那么了解他们。
----题记
(一)
周一早上午7:30,神经外科病房,医生已经在交班。
上午8:00,交班过后贺医生又坐到电脑前开始工作。和病人患者家属讨论病情。家属的情绪很是焦急,贺医生一边安抚,一边跟家属说明情况。
上午8:40,完所有病人的医嘱后,贺医生开始查房,看片子,和患者进行沟通。
上午10:30,查房结束,贺医生开始给病人换药、拆线,写当日的病程录。
上午12:00,忙完一上午,用15分钟的时间吃饭。今天病床上有两个病人需要腰穿,开始准备器材、操作、写操作记录。
今天开始安排了2个手术,下午1:30,贺医生要去做第一个手术。手术大约1个多小时很成功,一个小时中贺医生一直是站立着并且聚精会神。手术结束,贺医生回到办公室,写手术记录单。
下午2点,贺医生换好洗手衣,和同事们进行手术核对,做下一台手术前的准备。整个手术流程做下来,已经下午4点多了。整整2个小时,贺医生一直站着,他们一刻也不能放松,每天都要面对生老病死,除了生命以外,其他东西都允许出错,但是生命是不允许出错的,错了就改不过来了。
下午4:30,偌大的办公室只有一位医生值班,其他的医生都在手术台上。
贺医生说,他还要会诊,会诊两个科室需要不到1个小时,会诊完如果没有手术安排的话,他可以回家休息。
如果, 没有手术安排的话。
这,只是一位医生平凡的一天,只是神经外科乃至医院工作的一个缩影或一个片段,也只是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度过的极其平常的一天。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岁月磨平了我们棱角,时光在我们脸上刻下了道道印记,亮丽的青春或许不再现。然而白衣天使“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没有改变;“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服务宗旨没有改变;我们的职业理想与信仰没有改变。
(二)
凌晨的抢救室里,来的患者是一名颈动脉破裂出血,失血休克的病人,刚欲喘口气的抢救室再次进入战斗状态。经检查患者颈部大血管损伤,伤口呈不规则状,长达15厘米,颈外动脉断裂两端分离约8厘米,患者全身抽搐,血压为零,叹息样呼吸,需要紧急抢救。
面对濒临死亡的生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急诊外科医生一边按压住大量涌出的鲜血,一边指挥着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同时紧急联系手术室打开绿色生命通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手术室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止住了、止住了”,随着这一略带颤抖的声音响起,手术室瞬间欢腾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随着止血的成功,患者血压逐渐上升,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然后立即进行手术。生命之花依然盛开,死神垂头丧气悻悻而去。此时,热泪盈眶的我们,爱心、责任、成就感……百感交集,心潮起伏!
医院里无时无刻都会有这种与死神搏斗的场景发生,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这样一个战场上,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和到位的衔接,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们享受这种胜利的喜悦和满足,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是怀揣着每位患者及其亲属对延续生命的希望和渴望,这才是每一位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三)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爱岗敬业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坚持梦想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些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勇于奉献的人,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荣耀与辛苦,每一个最初加入到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有着梦想与勇敢,只是,日如一日的琐碎,让很多人慢慢失去了热情,生活开始成了一成不变的重复,于是,最初的梦想不那么清晰了。但,无可厚非,很多人坚持下来了,微笑始终与生活同行。在你我身边,总有那么些离我们最近的一些人一些事教会我们责任和坚持。
莫燕青 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
18917107532 moyanq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