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微已推送】统合综效——让感控工作1+1>2
发布时间:2016-05-30
统合综效,又称协作增效,是史蒂芬.科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第六个习惯,其实质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它阐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说大家齐心协力,比自己各自奋斗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
相信很多单位都设置有感控护士,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单位的感控护士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取到任何作用。如何调动感控护士的积极性,如何真正发挥感控护士的作用,成了许多感控人心中不可言状的痛。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3个不同医院的成功经验,看看同行们是如何调动感控护士的积极性、发挥她们的作用,从而达到统合综效的效果的。
经验一,华西医院的作法是感控工作和绩效奖金挂钩,即感控护士有一半的奖金由科室发放,一半的奖金由单位发放,从而保证感控护士有一半的工作时间完全属于医院感染管理。感控护士可以在这一半的工作时间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甚至可以在完成感控工作的同时,协助其他护士完成护理工作。这种感控工作和绩效奖金挂钩的方法,不仅保证了感控护士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完成感控工作,保障了感控护士的合理利益;还能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甚至提高科室工作效率)的同时,给科室增加半个人的奖金。该作法不仅得到了感控护士的拥戴,还得到了科主任、护士长的大力支持,大大提高了感控护士的工作效率。
经验二,北大医院的作法是感控工作和职位相关联。北大医院在今年四月提出了“感管护士”的管理方法,区别于以往的感控护士,感管护士是由后备护士长担任。感管护士负责辖区内所有感控工作,感控处会对感管护士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每三个月反馈一次,如果感管护士的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则取消后备护士长的资格。这种作法大大提高了感管护士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并让感控工作深入每个后备护士长的意识,为将来护士长支持感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三,我们医院的作法类似于北大医院,不过是与岗位相关联。2012年我院护理部对护士实行了能级管理,感控护士由高能级护士担任,负责本科室的感控工作。对感控工作能力差、不负责任的感控护士,由我科提出,护理部给以降级处理,并更换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护士接任。该作法加强了院感科和护理部的沟通合作,增强了感控护士的责任心,也调动了感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以上三个经验虽然作法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效,不仅提高了感控护士的责任心,调动了感控护士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感控护士和院感科的沟通;同时还增强了感控处和护理部等科室的合作,更大的发挥了感控护士作用。让我们认识到统合综效的真正意义,让感控工作1+1>2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