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有号召 我有行动”第一辑
接到《上海市委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全体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信心,发挥力量——
他们亮身份、见行动;
他们披坚执锐、攻坚克难;
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他们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本期,为大家带来闵行医院两位共产党员——急诊科孙克玉、呼吸内科余苏云的抗疫先进事迹。
既为团队长 就要冲在前
——急诊科孙克玉以“三心”救治患者
现年48岁的中共党员、闵行医院急诊全科联合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主任孙克玉,从医20多年来全心服务民众、精心带好队伍、用心抢救患者,被誉为“永远冲在前”的团队长。特别是在抗疫最为吃紧的关头,他作为急救团队的核心人物,更是事事冲在前、时时冲在前,同事和患者时常调侃:“这样玩命、这样冲在前的医生,还真是少见。”
2022年3月,疫情反弹。为了更好地承担疫情期间危重患者的急救任务,医院将急救力量进行了重组,建立了由31名医生、100多名护士组成的急救科,拥有20多年急救经验的急诊科主任孙克玉挂帅团队长。这位有着23年党龄的主任医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冲在抢救危重患者的最前线。
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与病魔抢时间争速度的初心,孙克玉从此一头扎在急诊科的抢救室,开启了工作和生活都没有规律的作息模式。只要有抢救,即使拖着疲惫身躯刚回到家,他也会立马赶回科里,重新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精神抖擞地与他的搭档们开始紧张有序的抢救工作。
由于有些危重患者来不及做核酸检测就被送进抢救室,边检测边实施抢救的医务人员还是有被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风险,但是为了抢救患者,孙克玉和同事们未曾过多考虑自己的安全。这段时间,这位可敬的共产党员、团队长,和科室同事一起24小时驻守在科里,以便“一有需求,立马可以披挂上阵”。他时常关照科内医务人员注意休息,做好防护,而他自己却是休息最少、休息最不好的一位。“有任何困难,直接打我电话,我来想办法。”“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息,有上不了班的直接和我说,我们的排班随时做调整,大家一定记得我们急诊是一个团队。”这是孙克玉近期,也是一直以来说过最多的话。他面对危险和繁重的抢救任务,敢于挑重担,勇于冲在前的“仁医”精神让大家感动不已。
3月15日,医院结束闭环管理,解封即出征,全体“急救人”响应医院号召,取消休假。孙克玉安排部分人员留守病区,其余人员全部派出执行支援社区核酸采样任务。3月17日傍晚时分,接到医院紧急任务,急诊抢救室当晚开始接诊封控小区的急救患者,留给他仅仅4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紧急调配人员、梳理救治流程、划分清洁污染区域等问题,在孙克玉的细心思考、梳理、决断及科室成员的配合下逐一解决。晚上10点,接诊封控小区患者的急救绿色通道正式开通,各科室医务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直到此刻孙克玉紧皱的眉头才得以舒展。
她将母爱都献给了患者
——“80后”共产党员余苏云无私奉献受赞誉
毕业于呼吸专业的硕士研究生、“80后”共产党员、闵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余苏云,在这波抗疫过程中,舍小家顾大家,坚守救死扶伤的重症病房,将母爱无私地献给了患者,被她所在的科室誉为坚强的共产党员,被患者称为贴心的好医生。
早在这波疫情蔓延之初,余苏云为方便工作,暂别家人,选择住在单位附近,日夜坚守在病房救治患者的岗位上。3月29日,医院为封控小区危重病患者开通绿色就诊通道,临时设立急诊六楼为封控小区危重病患者救治病区,她临危受命,担任该病区组长,带领5名内科医生、8名护士全力救治社区送来的危重患者。于是,深明大义、工作责任心强的余苏云留了下来,成为科室离家时间最久,承担工作最重的医生之一。
接收的患者来自封控小区,因病重而先行救治的。有些患者来不及做核酸,就由救护车送来抢救。所以,余苏云一方面要做好个人防护,一方面又要争分夺秒地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之中。病区刚组建,还要协调各项工作安排,每日仅3-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使她原本就不强壮的身体也出现了状况,浑身乏力、头昏脑涨已经“常态化”。4月11日,就在她想要申请换防休息,调理身体之时,医院召开紧急会议,拟承担多家方舱医院的管理,需要派出大批人员,还没来得及开口的申请又收了回去。这位坚强的“白衣天使”每当为了抢救患者,就会条件反射般忘了病痛,分外专注,一丝不苟地与同事们协同作战,将一个个患有脑中风、心梗、心衰、呼衰、休克、脓毒血症等凶险疾病的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为了加大巡查病房的密度,时刻监控各种仪器设备,以便随时掌握患者的动态情况,身体日渐疲惫的余苏云暗暗告诫自己:你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挺住,一定不能退缩,因为患者都需要你。想到这里,她又振作精神,一头扎进病区工作中。
由于接收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病区里不少医务人员还要支援方舱医院,科里人手紧缺,余苏云与同事们承担的工作 越来越繁重。深夜,终于忙完抢救工作,疲惫的她回到驻地,在吃晚饭时才猛然想起自己竟然连中饭还没有吃。
然而,作为母亲,她也常常会想起一双孩子。当她得知才八岁的“大宝”领着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妹妹去做核酸检测,不仅学会了帮大人下载核酸码,还在网课之余帮大人做家务时,她忍不住对着手机中同为医生的丈夫潸然泪下,觉得愧对孩子,给孩子的母爱太少了。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面对患者一双双求助的眼睛,余苏云义无反顾地坚守岗位。在与孩子的视频连线中,她深情地说:“妈妈是名党员,是个救治患者的医生,等妈妈打败了新冠怪兽,就会回来陪你们的。”她的话语,让不少同事、患者动容之余,也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
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 踔厉奋进新征程...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进医联体党建工...
践初心、担使命、再奋进
“党有号召 我有行动”第五辑
“党有号召 我有行动”第四辑
“党有号召 我有行动”第三辑
“党有号召 我有行动”第二辑
“党有号召 我有行动”第一辑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
传承“院士”精神 践行医者初心
学雷锋好榜样 闵医人在路上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开启医...
医联体党建搭平台 专家社区送健康—...
闵行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先进集体和先...
闵行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们回家咯~
闵行医院3位援鄂天使回家啦
战“疫”家书(第二辑)
战“疫”手记——检验科战“疫”纪实